人怕受傷,實屬自然。
佛祖的父王生怕兒子受傷,不讓他看見王宮以外的真實世界,試問又如何可能呢?
鴕鳥埋首沙中,最終只會窒息。
佛祖終於看見王宮以外的生老病死,他看見真實的人生。菩提樹下的一悟,有情眾生由此而得知解脫之道。
無生老病死,亦無解脫可言。
沒有傷痛,又解脫什麼呢?
然而,療傷不一定要解脫。解脫也許是終極之道,但未必是唯一的方法。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載月桂高五百丈,有一人常伐之,樹創隨合。這個不斷砍伐月桂的人,姓吳名剛,原來是個求仙道者,但他犯了過,仙宮謫令伐桂。
這個懲罰似乎永無了結之期,因為月桂受創,傷口隨即癒合。
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言行不誠,被罰將沉重的磐石推上山巔。但磐石一旦臻頂,自然又會從高山的另一邊滾下,西西弗斯也必須從山腳再推之往山上。
徒勞無功,循環無了期,與吳剛伐桂相同。
事實上,人生許多苦痛不也是由於徒勞無功而來?吳剛與西西弗斯的苦痛不在於勞役本身,而在徒勞的荒唐。
頑石無靈,但月桂有情。有情者有生命,有性靈,所以,月桂下有玉兔杵藥。
人生既然難免受傷,為何不學月桂,受創隨合?
我們受傷的時候,往往也會感到孤獨無依。月桂下有玉兔,而且玉兔正在杵藥。神話中的微意,應該可以給受傷的人們希望。
人生雖然到處都可以遇到吳剛,但只要我們真能學月桂,傷痛是可以癒合的。
吳剛其實並非存心要伐桂的。神話如是說,但此理實際上並非神話。這是創傷癒合的關鍵。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因言行不诚而被罚的说法虽有待商榷,却不无道理。
ReplyDeleteAlbert Camus在《The Myth of Sisyphus》写道:
“It is said that Sisyphus, being near to death, rashly wanted to test his wife’s love. He ordered her to cast his unburied body into the middle of the public square. Sisyphus woke up in the underworld. And there, annoyed by an obedience so contrary to human love, he obtained from Pluto permission to return to earth in order to chastise his wife.”
这样的桥段与明人冯梦龙《警世通言》里,所叙述的故事如出一辙。故事里面所揭示的哲学涵义颇具深意,成为检视攸关人性深层事实的重要课题。然而,不得不提到的是,这样的test方式是相当残忍的,而被test的对象无疑是非常不幸的。正因为如此,西西弗斯的罪不可恕和理当受重罚,理论上是非常站得住脚的。
吴刚因犯了过而被谪令伐桂,似乎是不得已而为之。至于他是否是存心要伐桂,应该也属于攸关人性事实的深层次课题。
人生既然难免受伤,为何不学月桂,受创随合?
(经典名言!太棒了! Excellent!!! )
正是由于具备了月桂的特性,才使得著名的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能够习惯于与其妻和睦相处,直至白头偕老。这不仅成就了苏格拉底在哲学领域的高深造诣,同时也使得苏格拉底享有了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与声望。
人,生而为人,不仅要学月桂,更要向苏格拉底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