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講《莊子·齊物論》,開篇談天籟,眾竅齊鳴,怒者其誰。我教學的原則亦然。
我講課猶如大塊噫氣,同學不啻眾竅,聲氣入耳,各以其所悟而鳴,如是教室裏天籟彌漫。在我而言,最忌以個人的私見限制同學的發展,所以,我講課盡量滌盡私見,講内容而不強調自己的解釋,而專心教導同學如何讀書得閒,以求啓發入門。用莊子的説法,我希望自己只會噓發“鷇音”,可以與同學達到“合喙鳴”的境界。對於同學,我尊重他們各自的才性,我的態度就如郭象所說,“異音同是,而咸自取焉,則天地之籟見矣”。
我最擔心的是萬籟俱寂,只剩下我的空谷跫音……。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我最擔心的是萬籟俱寂,只剩下我的空谷跫音……。
ReplyDelete。。。。。。
种子已入土。
当树叶繁茂,鸟儿自然择良木而栖。
齐鸣与否?
得靠种子的毅力了。
(个人愚见)
"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ReplyDelete个人吃饭只有个人饱。。。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赖老师引导,学生们必虚心学习以达“合喙鳴”的境界。
:-)
種子的比喻很好!
ReplyDelete開花結果與否,還須看種子與土壤的緣分。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
ReplyDelete我們已經到了“物形之”的階段了?
yes and no.
ReplyDelete我們總是處於“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的階段;這個階段不但同時也是個過程,也是個成果。懂嗎?
似懂非懂。
ReplyDelete道生之不是说我们都源于同一个源流吗?
还是说我们身边发生的很多事都是源于“道”?
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这个比较能明白。
开始既过程又同时导出结果。
物形之的时候也是蓄德造势的时候。同样的,势成也是物形德蓄的时候。
势成也能生道?
但还是对道生之有点疑惑。
还是说道生、德蓄、物形、势成是个圆圈,我们都在里面转?
很有見地。:)
ReplyDelete四個階段本來是直綫的發展,但也可以看作是圓圈的循環,但不是重複的循環。